• <s id="2seq8"></s>
  • <s id="2seq8"><object id="2seq8"></object></s>
  • 【學者風采⑥ 】匠人琴心 如鳴佩環——記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顧永杰博士

    作者:黨委宣傳部/劉啟濤發布時間:2022-05-23瀏覽次數:578

      人物名片:顧永杰,男,1974年9月生,河南禹州人,副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學技術史博士,河南省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,現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。于《樂器》《當代音樂》《東方藝術》等專業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,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。2021年10月,顧永杰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《傳統古琴斫制技藝研究——斫琴技藝的文化與科技》獲批立項。2022年3月,由周口師范學院申報、顧永杰負責的國家藝術基金(一般項目)2022年度資助藝術人才培訓項目《傳統古琴斫制技藝科技創新人才培養》獲批立項,資助經費120萬元。


      穿過蔭蔭郁郁的國槐,在校園西側,有一棟白色的簡易樓房。從入口上去,直抵三樓,就到了顧永杰博士的工作室。工作室空間很大,卻幾乎沒怎么裝修,里面擺滿了各種器械、木材、古琴模型及半成品。

      “除了吃飯、上課、做核酸檢測外,我基本上不怎么下樓?!鳖櫽澜軐τ浾呷绱嗣枋銎饺盏纳?,他一天到晚就沉浸在這樣一個如鳴環佩的世界里,一床床精致的古琴、一篇篇厚重的文章由此孕育而生。這天,顧永杰難得抽出一刻閑暇,對記者談起了他的研究和生活。

     

      顧永杰長期從事古琴斫制研究,在業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。2020年8月,在學校主要領導的親切關懷下,顧永杰加盟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,并卓有成效地開展了他的研究。過去一年里,他接連斬獲兩項國家級課題。

      這段時間,顧永杰格外忙碌。因為2022年新獲批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《傳統古琴斫制技藝科技創新人才培養》開班在即,方案籌劃、教具制作、資料整理等等,每一項任務都迫在眉睫。為了趕時間,在學校實行封閉管理時,顧永杰毅然選擇了住校。

      “開班牽涉方方面面,雖然前前后后學校、學院提供了極大便利,但是還有不少事情別人插不上手,”顧永杰的聲音里透露出幾分焦急。

      按照國家藝術基金項目《傳統古琴斫制技藝科技創新人才培養》方案,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面向全國開展古琴專業人才培訓。顧永杰介紹說:“我們計劃向全國公開招收30名學員,主要有古琴斫制、演奏者和樂器制作研究三類人,培訓為期50天。期間,我們將邀請20余位業內知名專家開設專題講座?!?/p>

      從項目獲批之日起,顧永杰就一直緊鑼密鼓地籌劃開班事宜,場地選擇、課程設計、專家聘請,每一環節他都力圖做到最好。從理論傳授到實操訓練,顧永杰在腦海里對培養方案進行了反復推演。他說:“咱們既然做了,就得把標準定得高一點?!?/p>

      顧永杰完全有這個底氣,因為他背后不僅有一個得力的課題團隊,還有來自學校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。硬件設施要有檔次、夠專業,聘任專家要有威望、夠權威......顧永杰對培養方案的每一環節都按最高標準走。他說:“每一樣都不能湊合,這不僅關涉到項目的完成質量,也關涉到學校的形象?!?/p>

      相比基礎設施而言,顧永杰最掛記的還是教學中的實物展示。他指著墻邊依次擺放的一行古琴木胎說:“古琴常見的槽腹結構有這11種,這是古琴制作的核心技術,我計劃每一種做3套,總共33套,用于教學展示。還有一個制作流程展示,把重要環節以實物的方式呈現出來,一切都一目了然,這個也是咱們的特色?!?br />

      除制作流程、結構方面的展示以外,顧永杰還準備制作27件有代表性的成器。這樣一來,就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,再加上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,他只能通過加班加點,爭取在開班之前完成這一切。

      值得一提的是,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不僅僅是制作技巧培訓,還要通過名師示范引領,將傳統文化、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融合,做好傳統古琴斫制技藝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,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熟練實操能力的創新人才。顧永杰說:“最重要的是把學術研究的東西融入進去,讓學員既對制作技藝了然于胸,又清楚前人的積淀,這樣舉一反三、不斷改進,才能做到真正的創新?!?/p>

      “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實施不僅是技藝的傳承,更是文化的積淀、學術的積累,”顧永杰說。按照他的設想,等項目結項的時候,將在鄭州舉辦一個大型展覽。不僅要展覽學員制作的古琴作品,還要把教學中的所有教具,各類相關的圖文資料一并加以呈現。另外,每個專題課程、座談交流要有錄像,講義也要整理出來,學生作品還會出書,這些對以后的教學、研究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。

      如今,距項目原定的結項時間也就剩余幾個月時間,但受疫情影響,項目經費遲遲沒有到賬,項目的開班時間也不得不往后推延。即便如此,顧永杰并沒有絲毫停滯,還是按照原定日程加速推進。他說:“不能因為咱們自身的原因影響開班日期?!?/p>

     

    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琴被尊為“四藝”之首,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。傳統古琴斫制技藝追求中正平和、厚重內斂、古樸端莊,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千絲萬縷聯系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項富有文化魅力的傳統工藝,上個世紀一度瀕臨失傳的危境。

      “斫琴不僅是種技藝,也是種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,值得我們一輩子去研究、傳承?!鳖櫽澜茴H為動情地說。一提起古琴斫制,他就流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。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理論研究,他對每一個細節都能娓娓道來,如數家珍。而這一切莫不是來自于他十年如一日、孜孜以求的艱辛付出。

      時間拉回到2013年,顧永杰當時參與組織了河南省文化廳舉辦的古琴古曲展演活動。在活動舉辦過程中,顧永杰了解了傳統古琴的斫制工藝,并為之深深震撼。顧永杰憑借特有的專業敏感,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方向。

      在方向確定之后,顧永杰便開始了傳統斫琴技藝研究領域的艱辛跋涉。從2013年開始,他先后查閱整理各類相關古代文獻近200部(篇)、書籍600多部、學位論文200多篇、期刊文章超過2000篇,整理600多張傳世老琴的資料。在這個博大精深的藝術世界里,他一步步登堂入室,研究越是深入越就感受到其中的無窮魅力。

      “古琴斫制涉及復雜的科技原理,是個典型的跨學科領域,比如歷史、文化、美學、演奏、音樂、聲學、力學、材料、工藝等多個領域,”顧永杰對記者說。

      正是這種復雜的跨學科特征,激發了顧永杰強烈的研究熱情。他憑著20多年在文博單位的工作經歷,對各種歷史文獻整理可以說是游刃有余。與此同時,作為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史專業的理學博士,顧永杰深諳聲學、力學和材料等自然科學知識。即便如此,顧永杰依然遇到重重困難。特別是面對深奧玄妙的美學和音樂學知識,他常常感到難以把握。為此,他絞盡腦汁,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。為了弄懂一部900多頁的《中國音樂美學史》,他用去了半年多的時間。他不斷地規劃調整自己的時間,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,盡可能多地把時間投入研究當中。他常常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,才意猶未盡地去休息。

      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節奏,顧永杰持續了3年多。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到2016年下半年,他初步完成了《傳統古琴斫制技藝研究——斫琴技藝的文化與科技》的初稿。從此,他的一篇篇研究論文也陸續在學術期刊發表。

      古琴斫制不僅是門學術研究,還是門精細的制作工藝。研究者在具備深厚學術積淀的同時,精湛的手工藝術也是必不可少。

      “很慶幸,我出生在一個木工世家,自幼對手工技藝耳濡目染,”顧永杰頗有感觸地說,“這不僅培養了我的動手操作能力,也形成了我的匠人情結?!?/p>

      古琴的斫制過程嚴謹科學,正常周期是1到3年時間。選材、琴形設計、琴面加工、槽腹開挖、底板制作、木胎調音、合琴、配件安裝、刷靠木漆、裹布、上粗灰、上中灰、修整配件、上細灰、安琴徽、堵砂眼、刷底漆、刷面漆、擦漆、推光……到最后裝弦成琴,有100多道工序,中間任何一道工序出現差池,都會影響到古琴演奏的聲音效果。

      從研究到制作再到研究,顧永杰如琢如磨,不斷改進斫制技藝。為了獲取更為豐富的數據,他嘗試過在最短7天的時間里斫制出一床古琴。在對這床“速成”古琴完成各項數據測量后,顧永杰又找來名家進行彈奏。對比正常周期制作的古琴,顧永杰發現,雖然“速成”古琴彈奏出的聲音也能入耳,但是音質卻遜色很多。他認真地對記者說:“一切創新都是以傳統為基礎的,你不可能拋開基本原理另搞一套,這也是我們傳承的價值所在?!?/p>

      從2013年進入古琴斫制領域至今,顧永杰始終懷著一種神圣的文化使命、嚴謹的科學精神,于古琴斫制的每一環節精益求精。與此同時,他還還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,弘揚古琴斫制文化。2019年7月,顧永杰受聘《2019年度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”附福建古琴制作技藝培訓班》,作斫琴技藝、斫琴科技等專題講座,受益學員60余人。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,在新鄉連續舉辦“斫師沙龍”活動十余期,顧永杰面向社會教授傳統古琴斫制技藝,來自十幾個省市的200余人參加。

     

      “一面是興趣,一面是工作,二者結合在一起,越干就越有勁兒?!闭勂鹱约旱难芯?,顧永杰欣慰地說。

      生活中,顧永杰或是流連于文獻資料的海洋,或是與木頭、漆灰、刨鏟為伴,斫琴儼然成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談起這一點,顧永杰非常感激妻子一直以來的支持,他笑道:“我們家‘領導’對這事情很支持,我才有精力做這些事情?!?/p>

      前些年,孩子還小,再加上工作條件有限,斫琴對顧永杰來說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。先是時間上,他只能在下班之后才有時間和精力做這些事情。一忙活起來,動不動就到凌晨時分。再就是場地問題,沒有辦法他只好把自家并不寬敞的陽臺利用起來,陽臺上常常常擺滿各種器械、材料。即便如此,妻子也絲毫沒有抱怨過。在妻子看來,丈夫又不是在吃喝玩樂,而是在做事業。一床床精致的古琴擺在那里,妻子打心眼里表示贊賞。

      “家里活多,我做的少了,就只好辛苦她了?!闭f到這里,顧永杰流露了一種歉疚。

      2020年8月,來到學校工作后,顧永杰的研究有了更充分的保障??紤]到他的工作需要,學校領導一次性為他解決上百平米的工作用房。課題申報期間,科研部門人員陪他去鄭州找專家咨詢,組織課題論證?;痦椖揩@批后,從學校到職能部門,再到學院,對他的研究給予了無條件支持,幫助他解決了一切后顧之憂。除去上課,他完全可以心無旁騖,在專業研究領域潛心深耕。

      學校無微不至的關懷,家人無怨無悔的支持,這讓顧永杰的干勁更足了。入職學校以來,顧永杰傾心研究,恨不得把所有時間都用于工作。他很快形成了這樣一種緊張的工作節奏:一早吃完飯,就匆匆趕到工作室,到午飯時才回去;吃完午飯,稍作歇息,就又趕到工作室,開始了一下午的工作。

      就這樣,日復一日,沒有周末、也沒有節假日。尤其是寒暑假期間,安靜的校園里,人跡寥寥,顧永杰沉湎于研究如癡如醉。只有快到大年三十的時候,他才會停一停手里的活,歇個三四天,陪家人過完春節,很快又投入了研究和制作當中。

      4月10日選擇住校后,顧永杰的生活更單一了,他也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研究上。之前,到吃飯的時候,顧永杰一般都不敢耽擱。他知道,妻子和孩子都在等著他。吃完飯后,他也會選擇陪孩子玩一會兒,然后再投入工作?,F在吃住都在學校,他一個人可以隨意安排,去餐廳買了飯菜打包回來,在工作室里,吃飯的時候也可以工作。

      “一不回去省了不少事,光來回路上的時間就省下了不少,”顧永杰開玩笑地說??稍捠沁@樣說,孩子不見爸爸總會想得慌,妻子也總會有這樣那樣生活上的事情交代他。幸好現在通訊方便,隔著手機屏幕,生活中的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。

      古琴的研究和斫制費腦費力,嚴謹的工作態度讓顧永杰形成了一種“強迫癥”的習慣。每天,他不最后看看做過的那些東西,就會心慌,睡不踏實。在旁人眼中,這也許操心受累,可是用顧永杰的話說,卻是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從不覺得什么累?!?/p>


      采訪結束,與記者作簡單道別后,顧永杰又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。在這間擺滿了各種器械、木材、古琴模型及半成品的偌大工作室里,一道潛心研究的身影顯得那樣引人注目。在這道身影上,學者的使命與匠人的情懷交相輝映、盡顯光彩。

     

    (編審/劉啟濤 簽審/周效章 審核/周效章)



   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亚洲综合图区在线视频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二十八岁未成年免费观看 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黄片毛片大片在线观看
  • <s id="2seq8"></s>
  • <s id="2seq8"><object id="2seq8"></object></s>